希望金融:“新希望六和”感受農村互聯網力量
發布日期:2019/01/15 14:36:39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新希望六和(000876)披露了2014年年報,其中幾處“農村互聯網金融”字眼格外引人關注。2015年3月18日,新希望六和打造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希望金融”上線,短短一個半月,便呈現出燎原之勢。
新希望六和力圖借助農村互聯網金融提供的專業服務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點燃企業的“新希望”。在農村金融方面的多年積累,使“希望金融”在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甫一開始便有著獲取基礎資產的天然優勢,新希望六和正如火如荼開展的“福達計劃”也使“希望金融”不斷開疆拓土。
不過,享受這一天然優勢的同時,“希望金融”也不得不面對硬幣的另一面——農村互聯網金融所普遍面臨的征信難題。
點燃轉型時代“新希望”
去年年底,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陳興垚卻不得不下定一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的決心,開始了公司內部的“再創業”。過去分管新希望六和財務、原料采購、信息化和金融業務的陳興垚,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新希望六和將要全力以赴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上,并擔任新公司的總裁。“農村互聯網金融是我個人的一次轉型,也是整個公司的一個轉型。”陳興垚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今年1月29日,新希望六和與關聯方南方希望、北京首望共同出資設立新希望慧農(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注冊地為天津開發區。3月18日,慧農科技旗下的“希望金融”正式上線。
公司4月24日公告稱,“希望金融”上線1個月,交易額已達1732萬元。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這一數字已經突破3000萬元,日交易額達200多萬元,并呈現出翻倍增長的態勢。據齊魯證券研報預測,“希望金融”2015年的交易額有望達到5億元到10億元。
如此快速增長的交易額,讓陳興垚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力量。“互聯網的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快,拿‘希望金融’來說,我們去年12月份才有創意,兩個月后,慧農科技就成立了,又過了不到兩個月,‘希望金融’就上線了,而上線還不到兩個月,交易額就實現了這么快的增長,這確實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陳興垚表示,互聯網的速度之快讓他領導下的“希望金融”不得不“在奔跑中調整姿勢”。
在農村金融領域早有積累的新希望六和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形勢的發展逼迫新希望在農村互聯網金融方面不得不快起來。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已經紛紛瞄準了廣闊的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去年12月京東便宣布與“小貸之父”尤努斯的格萊珉公司戰略合作,充分利用京東互聯網渠道和供應鏈資源開拓中國廣大的農村金融市場。宜信、翼龍貸、特易貸等P2P平臺也紛紛加碼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去年11月3日聯想控股對外宣布戰略投資以農村家庭借貸為核心業務的翼龍貸,投資額據稱高達10億元。在據測算高達2萬億的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上,新希望顯然想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農村互聯網金融是新希望六和在資源整合基礎上的一種創新。“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意味著必須在三方面有深入理解:對農村農業的理解、對互聯網的理解、對金融的理解。整個團隊必須是復合型的團隊,比如我之所以負責公司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是因為我懂一點農村農業、懂一點財務、懂一點金融、還懂一點互聯網。”陳興垚指出,新希望六和之所以能做農村互聯網金融,是因為新希望六和通過30多年的積淀對農牧產業十分了解,8年多的農村擔保業務也培養了公司的金融基因,在轉型過程與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更使公司對互聯網有了深入的理解。
新希望六和看到了農村互聯網金融對公司主業顯而易見的帶動作用。參考公司的擔保業務,去年公司擔保業務規模達40億元-50億元,拉動公司飼料銷售135萬噸,還拉動公司雞苗和鴨苗的銷售數千萬只。“我們并不強制貸款的經銷商或養殖戶非要用我們的飼料不可,但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是會建議他們用我們的飼料。我們的飼料在區域內本身就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我們幫他們做完融資之后,不用再經過他們的手,而是直接把錢打到飼料廠,他們直接來飼料廠提取飼料就行了。如此,一是可以防止資金挪做他用,很大程度地控制風險;二是融資起到了杠桿的作用,對擴大公司飼料業務的銷售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為養殖戶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比如推薦一些質量比較好的雞苗、鴨苗,推薦或者提供養殖服務,或者其他農資等。”陳興垚介紹道。
相對于擔保業務,互聯網金融提供的便利性讓市場對其在拉動飼料銷售方面的前景充滿樂觀預期。“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的快速響應能力,比如我剛才在‘希望金融’上看到的一筆34.5萬元的募資,一共有11個投資人參與投資,僅僅1分鐘25秒鐘就募集完成了,而且募集完成后馬上結算,然后馬上就可以提現,如果一切在下午4點鐘之前完成的話,當天就可以到賬。”北京一大型券商研究員劉海(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希望金融”目前以P2P的模式運行,不過,按照陳興垚的設想,未來“希望金融”將下設三個事業平臺,分別是融資事業平臺、農資理財平臺和農資服務平臺。其中,融資事業平臺下轄農村產業金融、農村供應鏈金融和農村消費金融;農資理財平臺下轄貨幣類理財、債券類理財和保險等產品;農資服務平臺下轄農資產品服務、農資過程服務和數據及增值服務。
在P2P上的首戰告捷,促使“希望金融”想盡快拓展自己的農村互聯網金融版圖。“在農村消費金融方面,我們馬上就會在山東省和河北省選擇兩個縣,進行農村消費金融的拓展;同時,我們還會馬上推出一個叫做‘希望寶’的理財產品,這是我們跟工銀瑞信合作的一個產品,實際上就是貨幣基金,它跟余額寶幾乎沒有區別,唯一的區別是它可以用來買飼料。”陳興垚透露。
從“希望金融”可以窺見新希望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轉型路徑。“消費互聯網時代跟傳統企業沒有多大關系,所以傳統企業會陷入集體焦慮。但從2015年開始,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企業的機會也來了。如何專注這個機會?我覺得一定要做到三點:產品極致、品牌開放、專業服務。”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兼CEO陳春花在4月下旬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希望金融”是新希望六和加強“專業服務”以抓住產業互聯網時代所創造機會的體現。
基礎資產獲取的天然優勢
山東省諸城市的王師傅從事肉雞養殖已有8年時間,擁有5棟標準化的肉雞養殖棚舍,養殖規模5萬余只。4月下旬,王師傅需要100萬元的流動資金用于購買新希望六和的肉雞飼料,但尚有30萬的資金缺口。“我這些年一直買新希望的飼料,所以遇到資金缺口也是找他們公司下面的擔保公司作擔保,然后從銀行貸款。這次又找到他們的時候,說他們剛成立了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于是我就在上面發了標,結果資金當天就到位了。我感覺挺新鮮,也挺方便的。”王師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王師傅通過“希望金融”募集資金的經歷,是希望金融目前的典型發展模式。按照東方證券對國內P2P模式的分類,“希望金融”是基于交易場景開展P2P業務。在這一模式中,投資者通過企業平臺借款給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企業充當信息中介,同時負責對貸款信息進行審核,貸款一般有抵押,實質是企業引入第三方資金提供消費貸款;或者是企業引導投資者資金投向交易合作方。在上市公司參與P2P的案例中,世聯行、三六五網、騰邦國際、上海鋼聯都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典型體現。
“目前在‘希望金融’上發標的主要是我們下游的養殖戶,再就是我們的經銷商,以及上游的供應商。也就是說,在開始階段,我們是從我們的上下游客戶做起的,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span>陳興垚表示,這對應了“希望金融”未來規劃的三大平臺之一融資事業平臺中的農村產業金融和農村供應鏈金融。
對應滿足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的需求,目前階段的中國P2P主要圍繞基礎資產的獲取和依托品牌的流量導入這兩個方面進行,其中,基礎資產的獲取尤為關鍵。很多大型P2P公司便紛紛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以獲取基礎資產,如銀湖網和有利網與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經紀公司21世紀合作開展房產抵押貸款P2P業務,陸金所與中天置地等經紀公司合作開展房產抵押貸款P2P業務。
“希望金融”在獲取基礎資產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2007年,為解決農戶融資難的問題,新希望六和在山東省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養殖擔保公司,并以“六和模式”為業內熟知。其運行模式主要是:養殖場(戶)或經銷商向銀行借款用以購買公司的飼料產品,擔保公司為其向銀行借款提供保證擔保,養殖場(戶)或經銷商同時委托銀行將該款項直接支付給公司購買飼料,公司則為其向擔保公司提供保證反擔保。
新希望投資的金融擔保體系母公司普惠農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裁宮秀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普惠農牧融資擔保公司目前已擁有近20家分、子公司,150多個辦事處分布在全國各地。截至2014年底,已累計擔保近180億元,給養殖戶帶來收入累計550億元,累計扶持擔保戶近9萬戶,戶均貸款額27萬元,擔保的雞、鴨、豬養殖數量突破了13億。
僅僅從線下搬到線上,“希望金融”現成的基礎資產便頗為可觀?!拔覀兊膿I務原先都是在線下做,現在有了‘希望金融’后,我們很多的業務就可以直接搬到線上了。而且,互聯網金融相對而言要更快速和便捷一些,大大提升了客戶貸款體驗?!睂m秀蘭表示。
陳興垚則認為,“希望金融”并不是簡單地把普惠擔保的線下客戶轉移到線上,互聯網金融的特性決定了它可以將線下的業務成倍地放大。
“互聯網金融相對于銀行擔保融資有很多優勢,比如我們正在做的一個產品叫做‘到貨貸’,上游的一個小微企業把貨發到新希望后,發票還沒開,而只是做了一個驗貨,若其馬上需要錢去上游提貨,這種情況下,銀行是很難給它做融資的,而且它的融資需求時間很短,就20天時間,銀行可能光是審核的時間就需要20天,而交給我們的話,我們當天就可以募集完成并當天發放給它。再考慮到融資的綜合成本、抵押物等問題,我覺得互聯網金融能滿足很多潛在的需求,它是把線下的業務放大了。”陳興垚表示。
公司為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率而于2013年10月推出的福達計劃也在客觀上對“希望金融”起到了“發現客戶”的作用。其中,公司2014年推出的福達在線的首要目標便是找出潛在的客戶在哪里,逐步積累客戶數據,最終形成全國的養殖地圖。目前,福達在線技術服務人員已達到700人,公司計劃3年內擴充至1000人。截至4月中旬,該計劃已涵蓋了近4000名業務人員,其中活躍用戶約2000名,覆蓋3.9萬個養殖場、110萬頭母豬、860萬頭肥豬。
福達計劃下面的重要子項目“云養殖”更是有望將“希望金融”的服務范圍迅速拓展到外部養殖企業。公司近日表示,福達云養殖管理系統已于2015年2月正式向廣大規?;i場用戶開放。為了能為豬場提供高質量的農場數據管理服務,全國各區緊羅密布組建了專業的云養殖實施團隊,幫助豬場啟用云養殖豬場管理系統,在短短2個月的推廣時間內,已上線豬場幾十家,合計管理豬群數量非??捎^,報名安裝和接受培訓的豬場十分踴躍。
作為云養殖的戰略落地項目,公司近日公告稱,擬投資2000萬元設立養豬服務公司,定位專業化的“養豬管理公司”,利用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結合金融機構,多模式發展養豬產業。
“福達計劃和‘希望金融’就像修大橋一樣,兩邊開始修,最終往中間合攏,因為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服務好養殖戶,只是采取不同的路徑去進行服務。當然,它們又是相互促進的,比如養豬服務公司除了服務我們自己的豬場之外,還會去托管外部的豬場,或者與一些優質的豬場進行整合,這些都有利于‘希望金融’向外部的拓展。”陳興垚表示。
從新希望六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路徑,可以洞察傳統農牧企業在向“互聯網+”轉型時遵循的邏輯——做開放平臺,而不再僅僅局限于整合自身體系內的資源。這其實也是互聯網的根本屬性。
破解征信難題
盡管深耕農村30余年的經驗讓“希望金融”獲得了基礎資產的優勢,但其也不得不面對硬幣的另一面——農村互聯網金融所普遍面臨的征信難題。
“我本來今天要去走訪兩個養殖基地的,一個藏香豬養殖基地,一個山雞養殖基地,但因為這邊是山區,又下著大雨,山路特別難走,而且兩個基地離得特別遠,所以今天只去了藏香豬養殖基地,那個山雞養殖基地明天再去吧。”一家P2P平臺的業務員小劉在某鄉村做完一天的征信走訪工作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農村做征信工作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效率特別低。
小劉的遭遇其實反映了眼下P2P平臺,特別是包括“希望金融”在內的致力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P2P平臺普遍遭遇的一大難題——征信難、成本高。“征信問題一直被業內看作是國內P2P發展的最核心的問題,這一問題在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得更加突出。”劉海表示。
在國外,得益于發達的征信體系,P2P平臺普遍采用純線上的運行模式。以全美最大的網上貸款平臺Lending Club為例,對于借款人的資格,要求其在美國三大征信局有3年以上的信用記錄,FICO評分660以上,債務收入比40%以下。但是,到了國內,由于征信體系不完善,除了拍拍貸等極少數P2P平臺外,絕大多數P2P普遍采用O2O的運行模式。而到了農村,這種O2O的運行模式則體現得更為極致。
“P2P做征信工作就是人海戰術,特別是在農村,完全靠兩條腿去跑,而且還要手腳并用,因為有時候要爬山,”小劉苦笑道,“農村的交通狀況、農業生產的特點,甚至天氣狀況,都給我們在農村的征信工作出了不少難題。”
除了征信難的問題,以O2O的模式運行也使P2P在開拓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時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樣致力于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特易貸CEO周建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農村的小微企業都相對分散,一個村可能有兩個創業能手,一個在東邊的山頭,一個在西邊的山頭,所以開拓業務的時間成本特別大。額度小,收益少,傾向于在財富端的P2P平臺是不愿意做的。”
作為初創的P2P平臺,“希望金融”在面對征信問題時仍然要依托公司其他業務的基礎,依托新希望在全國各地的500余家生產企業,特別是普惠擔保的這雙得力的腿?!拔覀冇幸粋€300人的年輕化的、專業化的隊伍,而且他們一直深入農村,經驗也比較豐富,在線下幫助‘希望金融’發現客戶、考察客戶、維護客戶,減少運行風險,提高運行效率?!睂m秀蘭表示。
普惠擔保8年多來積累的信用記錄也是“希望金融”可供利用的部分,同樣可供利用的還有新希望積累的交易數據。“新希望六和2014年有700多億的營業收入,‘希望金融’的發展也是基于這種真實的交易數據為基礎的。比如我們未來還會針對下游的經銷商體系開發一個產品,如果你每個月都在我這兒提十噸飼料,連續幾年都這樣,我就會很清楚地知道你是我的優質客戶,那么等你有資金缺口需要通過‘希望金融’進行融資的時候,哪怕沒有什么擔保,我也會對你的信用比較放心的。”陳興垚表示。
當然,除了利用普惠擔保的信用記錄和新希望的交易數據,“希望金融”未來更需要基于自身平臺的積累做數據挖掘,以建立更為可靠的征信體系。比如,2006年成立的宜信便已經在182個城市(含香港)和62個農村地區建立起強大的全國協同服務網絡,并在過去的9年間積累了上百萬小微企業主和農戶的信息。
運用大數據系統來完善征信體系是很多P2P平臺正在做的工作,這也被很多業內人士看作是國內P2P未來向純線上模式轉型的關鍵。雖然看起來離大數據比較遠,但特易貸、翼龍貸、宜信等幾家致力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P2P平臺都在完善自己的大數據系統,“希望金融”也不例外。而在建立大數據方面,“希望金融”依托的仍然是福達計劃。
海通證券指出,福達計劃的福達在線便是公司業務員通過安裝福達在線手機客戶端,在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上傳養殖客戶的各種相關信息,供公司的平臺端進行信息的分析,不但能針對不同狀態客戶進行營銷資源的配置,還能篩選一部分優質客戶。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福達計劃中最重要的福達在線二期預計將很快啟動,二期最重要的數據就是農場財務數據、豬價數據以及當地谷物情況的數據。
“未來‘希望金融’和福達計劃可以做一個數據交換的工作,比如對于福達計劃服務的養殖戶,如果我知道他的生產記錄、他的養殖狀況以及他跟我們的連續交易狀況,那么我就可以對是否要對他進行授信做一個非常好的判斷。我覺得隨著福達計劃的不斷開展,‘希望金融’不但能服務越來越多的客戶,在征信方面也會越來越完善。”陳興垚認為。
對于“希望金融”等很多P2P來說,除了基于自身的征信體系建立,與第三方征信機構的合作或許也是一種可行的途徑。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
不過,P2P平臺目前還無法直接接入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而且,對于希望金融等很多致力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P2P來說,即使接入意義也不大。宜信CEO唐寧便指出,多年以來,我國傳統金融機構在農村投入不少,但是依然有超過7成的貸款需求無法滿足。這其中,關鍵的制約因素便是大部分農戶在央行的征信系統中是不存在的,這個數字大概在3-4億之間。
(作者 靳軍 任明杰 來源 中證網)